化工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化工学院自1995年设立以来,始终秉承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经过多年不懈奋斗,已成长为区域化工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001年7月,学校成功升格为高职院校,化工学院以此为契机,以产教融合为发展引擎,以高质量就业为工作导向,精心构建起“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的育人体系。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代化实训基地,学院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累计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超6000名。
2025年6月,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化工学院顺势而为,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学院开设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这一本科专业,该专业作为学校首批本科专业之一,是学院在职业本科教育赛道上的重要布局,汇聚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与科研平台,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精湛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学院还设有分析检验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3个专科专业。其中,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骨干专业和甘肃省特色专业,具有深厚的办学积淀。
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本科专业为引领、3个专科专业为支撑的化工专业群,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六大专业群之一。特别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本科专业的设立,不仅填补了区域内化工领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空白,更彰显了学院在适应产业升级、对接高端岗位需求方面的前瞻视野。凭借显著的专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化工学院正朝着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化工领域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稳步迈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其中专职教师29人,校内兼职教师19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2人。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23人,占比达47.9%。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3.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29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6.7%。师资队伍中包含陇原英才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学院已形成一支以高学历、双师型为特色,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梯次科学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其中,分析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
【科研项目】
近年来,学院教师累计发表各类论文逾400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达50余篇。此外,教师团队承担省级及市级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20余部,成功申报专利30余项。在科研领域,学院教师荣获省级及市级科研奖励共计8次。同时,建设教学资源库2门,开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
【实验室建设】
学院实验实训体系完善,建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现拥有仪器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工业分析、精密天平、原子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环境监测、化工单元操作、水处理单元、化工仿真实训室等30余间专业实训室,配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天平、化工仿真软件、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装置等先进仪器设备,构建了总值超2000万元的实验教学平台,可同时提供800余个实训工位。实验教学中心还配备智能中控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数字化教学设施,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管控。
【产教融合与就业】
化工学院专业针对性强,就业辐射面广,毕业生主要面向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环保、海关、质检、食品加工、轻工、药检、防疫、环保等部门的检测、操控、研发与管理工作。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创新构建“五位一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20余家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就业基地,形成“教学实训+技能培训+职业认证+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体系。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通过专业教学实习与企业生产深度融合,依托20余家校企合作单位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实现毕业生优质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98%以上。
学院紧扣国家“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技能甘肃”战略定位,积极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协同创新,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省内领先、行业知名的化工人才培养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